服务热线:400-123-4567

生态绿化(精选5篇)

时间:2024-04-25 20:36:59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不应局限于仅仅作为视觉的欣赏对象,还应满足城市绿化的外在形象美观。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包括: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的一片呼声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城市新区绿地的开辟,城市中心区绿化、老城区绿化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光,新、老城区绿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也由此而生,“最需要绿的地方反而最缺乏绿色”。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生态绿化(精选5篇)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开始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墙,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利用温室原理和植物、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这种方法是全生物型的,不向大自然排放毒素。另一种生态设计方法是人工社区湖,即在社区内的某个街段设一个这样的湖,既能作为水量存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态技术处理和净化社区废水,并用太阳能来保持池水的温度,经过净化的水可以循环使用。此外,日本科学家发明的生态路灯能吸收道路上汽车排放的各种废气,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生态水泥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有害物质,这些都是生态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绿化的例子。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环境绿化、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又如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生态效应高的植物,像华南地区的幌伞枫、秋枫、海南蒲桃、野牡丹等优良植物品种乏人问津;而南洋杉、海枣、红刺露兜树等滥用;大王椰、台湾草、黄金榕铺天盖地。由于我们对植物生存环境特性缺乏了解,出现了将一直生活在阴凉环境的罗汉松大树千里迢迢移栽在干热的岗顶上,结果只能是枯萎死亡。在城市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功能的认识,已经由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装饰提高到具有城市形象的美化、文明的象征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多种功能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城市绿化也因此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它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绿化主要功能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本质上。来认识,才能有助于对它正确定位。

  城市绿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破坏自然的过程的逆向过程;因为原有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大量农田被占用,代之以柏油马路、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桥梁,这些无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构架了城市人群生存的空间。因此,城市绿化是把被破坏的自然通过人工再创造的‘“第二自然”,也是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同时产生的逆向过程,所以绿地系统应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植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动态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城市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中起着最活跃、最积极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城市基础设施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城市绿化最主要的功能应该定位在生态上,而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绿化也必然能展示其形态美和动态美,成为美化城市的有生命的景观;在文化领域中缘文化早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的及地方的特色,成为当前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定位在生态上,同时兼有其它多种功能,是完全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及方向的。

  100余年前(英)霍华德发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文,该文是作者在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对立,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提出了为了人民必须城乡协调发展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和农村要给予人民社会的爱和自然的爱。霍华德认为一个中心城市必然有与它相联系的卫星城市群落,即大都市圈的规划构思;认为城市各分支系统一住宅、工厂、道路、绿地、学校等通过重新有序组合,更能自我完善,自我生存,更具活力;城乡应视为一个整体,城市周围的农村则是其支撑系统,它们的土地分配比例应为1:5,城市为1,农村为5.由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应该参照上述思想,使农村在绿地建设面积上、数量上大于城市数倍才能同样成为城市的支撑系统,同时在城市或城镇以永久性绿带来隔离,防止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扩展,而城市中央应有大型的绿地,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伦敦中心自然公园等思想。霍华德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不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思有实用价值,也对绿化的规划有直接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发挥城乡绿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功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绿化建设应以绿色廊道(简称“绿廊”)建设为主体。绿廊指的是从农村开始,经过城市的中心区穿越热岛再进入农村;沿途将“园”(指块状绿地)、“楔”(指楔形绿地)、“环”(指环状绿带)、“廊”(指绿色廊道)连接成生态绿网。绿廊的宽度不小于50m,其中可包括建筑物(但不含成群的高层建筑)、道路和河流;绿廊应以常缘阔叶树种为主、有建筑物处应有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屋顶的及垂直的绿化),使之成为高绿量的绿带,其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绿廊间距以2~3km为宜;绿廊的布设原则,一是整体性指城乡一体化,二是方向性绿廊应顺应本地区盛行的风向设置;三是针对性一方面绿廊应把现实的和规划的大型绿地(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应有意识穿过城市生态环境负荷重、热岛效应严重及旧区改造等地区,使之真正担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四是可行性绿廊布设应沿河沿路,可操作性强且可水绿结合推动河道及道路的整治。

  通过绿廊纵横布设形成的生态绿同才能发挥农村对城市的支撑系统的功能,达到以绿制热、以绿净污,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也是落实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举措。

  以上海为例,在外环线以内的绿廊布局,其方向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交织成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绿廊各9条,主干绿廊共6条,内环线以内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一致,应首先实施。绿廊纵横于城乡、浦西浦东、环内环外,绿廊相互交织成一个具有整体、系统性的生态绿网,它们的建成将把郊区和海上的冷湿空气带进城市,又能对城区热中心进行分割疏解。

  城市绿化的基础是植物,而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如何运用植物材料再现城市中的“第二自然”,是长期存在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虽然谁都能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但在城市绿化的实践中,是人居于自然之上还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真正做到人和自然关系很和谐呢?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植物生长的分布区域有明显的地带性,它随地理区域、气候带、地貌等不同而有区别。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中国的植物分布(简称植挪就可分成温带、暖湿带、亚热带、热带……等八个植被区划,我国各个城市均处于不同的植被区划地区范围之内。所选用的植物应该尊重其具有地带性的特性。然而在城市绿化的历史上却常常发生跨越地带的错误,大量引种最后遭到多次失败的教训,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并不少见。以上海为例,大规模引种了适应在较高纬度的华北地区生长好的加拿大杨及二次引种适应在低纬度华南地区生长的检树,结果均全军覆灭。事实上,上海地处中亚热带北缘,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根据前几年对上海城市绿化最常见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调查,前者有68种,后者有105种,上海可用于绿化的植物材料都是很丰富的,当前应该深入到江、浙一带属本地带的区域去挖掘、去发现,先引到城市环境中来种植,成功的就可推广应用,这样才能体现上海城市绿化的特色。

  植物在城市绿化的立地条件中发挥其功能,还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必须应用地带性植物;二是指必须适应城市特殊立地条件的植物种。这里重点指后者。如行道树先要按地带性原则选定树种,再要它在立地条件最差环境生长发育,但对它的功能要求却最高。人们常强调后者,而不注意创造有利于行道树生长发育人工可以改善的立地条件,对于因此而生长欠佳的树种又不能用两分法评价,而是一有缺点就全盘否定。所以,在一些城市存在着随便更换行道树种的问题,如在上海的一条道路,解放以来换的树种就达十余种之多,甚至连世界著名行道树种之一的法国梧桐,也因其“冠”“法国”两字在五十年代末被认为是崇洋了,曾一度被否定,当时外省市公。郑付情地大批运走,在那里发挥了良好的绿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种从南到北不少城市几乎都以“四大件”当家,即法国梧桐、雪松、广玉兰、香樟,使城市绿化面貌显得很单调,而长成大规格的行道树却寥寥无几的根本原因,历史事实证明,只要对城市特殊立地环境及养护管理稍加改善,在一般的城市中,可以选种的行道树种至少有十余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绿化功能。再有,从园林绿化设计风格上也很难看到各地‘曙二自然“的特色。近年来;建筑业的欧陆风刮到了城市绿化中来,不管大城市、小城市都风行从国外进口草种大铺草坪,在有的地方甚至拔掉大树铺草坪,在人们心目中城市绿化的现代化就等于铺设草坪。我们不否认城市需要一定数量的草坪创造开敞绿色的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这是必要的。经过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多的草坪不仅因其生态效益小于同面积上种植的树木,而且投入和以后的管护工作量均大大超过后者,因此,多种乔木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还要在主要景点移栽些大规格的乔木以显示大城市美丽的形象,也是需要的。但是,大规格甚至特大规格的乔木是在自然界人。十年才形成的自然资源,将其移栽到城市的特殊环境中来,要求保证成活而且还要求保持原来高大的树干和宽阔的树冠的外形就一定要有严密的技术措施和足够的资金。因此,根据我国的资源、资金、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应该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再次刮风。

  当前,有些城市提出把“森林引进城市”的口号,我们认为这个口号更加贴近‘自然“,更易被城市的人们所接受。”森林“不是一株株大树的机械总和;而是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组成的植物群落,它们与微生物、动物及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和有机的整体。这种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占用土地少,能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自然资源(如光、热量、水分、矿物质等),在同样的空间叶面积指数最多、绿量最大,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在人多地少的大城市中是最适宜的。

  如何实施把“森林引进城市”的措施呢?不是真的把一座森林搬进来,而是应该到属本地带的自然界去调查植物群落的种间组成及其空间结构,再在城市内调查保留有15年以上历史的人工或自然植物群落;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出符合项极群落原理的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中逐步形成以稳定的、优化的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因为它们不仅有本区域41植物地带性的特征,而且,绿量高、生态效益显著,又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繁植的场所,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地,还为城市中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美好意境。

  在整个城市中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应是主旋律,它与开敞的草坪及形态雄伟的大树构成一个有节奏、有韵律的城市绿化整体。

  黑龙江肇东市被誉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建设实验区”,肇东在生态建设上主要着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和提高思想意识。只有人们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生态绿化不仅需要建设还需要人们共同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共同发展,这样能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肇东市良好的发展形势能够引领黑龙江社会的发展,作为实验区,更应该努力做好生态建设,让整个城市充满生机活力。

  社会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尤其是城市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在经济建设的时候忽略了环境保护,造成了当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形势,相比这种形势,预防性治理更加重要。在农村大片的农作物可以给空气进行调节,净化空气,然而城市大楼等建筑阻碍了环境的自我调节,因此加大城市生态绿化尤为重要。当工作结束,城市居民喜欢接近自然,喜欢看看绿树闻闻花香,让身体融入自然,放松身心,大自然是伟大的,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人们在自然当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在巨大工作压力面前,亲近自然是放松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城市园林建设是绿化的重要方面,但是很多的园林建设没有抓住建设园林的目的,从而降低了其价值性。园林建设意在调节城市气候,提高空气质量,最后综合考虑人们的各种需求,努力在气味、样貌、色彩等方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但是当前很多的公园追求气派与名誉,花费大量金钱引进一些独特的东西,建设奇景,努力在城市中有个好的排名,这种追求丢失了初衷,失去了意义。

  国家有很多有名的旅游景点,很多著名的公园,一些地方在进行规划时,竟然盲目模仿,很多人为了观看这种模仿,带着好奇心走进公园,走进一些绿化地,视觉感受得到了满足,但是留不住人们长久的脚步,没有根本价值所在,给人身体健康不能带来太大益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很容易分辨出什么对人们有好处,什么没有好处,对城市居民有益的东西最终会被广大市民接受,金子一定会发光。复制外地的东西终归不是自己的,对本地不适用,不能给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人工改造环境幅度太大,纵观整个城市建设,保留原本样貌的天然地方几乎找不到,自然能够自身调节,保持平衡,归根到底,任何的改造都是对自然的破坏,但是,应该尽量降低这种破坏,保持原貌,保留原生态的植物,是最好的生态建设。毁去原生态植物,花费资金植入新植被,是一种浪费,人们要懂得去欣赏原始自然的东西。

  生态绿化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植物、景观,把这些多种多样的东西组织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合理分配,就能提高整体建设水平,这时需要高素质的规划人员发挥他们的价值,创造更多的价值。城市绿化需要满足整个城市布局的艺术美观,还要顾虑居民的视觉享受,即整体和局部都要漂亮。在进行绿化时,根据小区的建设布局和周边环境来建设本地区特有的绿化,不同环境配置不同的绿化,达到环境与人的协调统一;尽量保留纯自然的东西,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建立仿生态系统,虽然在建设城市时,把原有的自然破坏了,但是可以根据原自然情况,采用代替法,或重现自然,恢复自然各个功能,这样小型生态系统就建成了。

  绿色植被在生态建设中起着调节空气的作用,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如果城市中绿色植被分布不均衡,会形成小型城市气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例如,市中心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较少,边缘的市区覆盖面积大,在一个小城市当中,气温分布不同,造成气流,甚至是温差的不同,工作人员在流动时难以适应气温的变化,造成身体不适,有些决策也会因为气温的不同,造成决策错误,给经济带来损失。建设城市绿化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同形状的绿化带有着不同的作用,结合城市自身结构确定不同设计。

  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的植物可以消除噪音,有的植物净化空气,有的植物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种生物的调节作用。选择植物要符合当地的土壤特性,只有植物适合这片土地才能在此生长发挥作用,利用植物的自身枯萎来对土壤进行施肥,常青树的地表可以种植季节性植物,自己生长,自己死亡,植物自己对土壤施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降低了污染,良好的循环与利用是生态建设的一个优势。各种生物相配合,尽量做到提高绿地的抗逆性与稳定性,当受到自然的侵害,可以自己抵抗,达到生态平衡。适当引入动物,使系统更有生命力,有竞争才有生存,有竞争才能进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动植物所组成的系统。

  即使是好的事物,出现的太过频繁就会变得普通,在城市绿化时,各个地区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城市浏览中,才不会出现视觉疲劳。特色,可以是不同植物上的区分,也可以是构造布局的不同,空中,半空中,地表都可以配置不同的植物,慎重使用国外植被,生态建设同时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可以引进国外的东西,但是不能泛滥,否则,给人一种忘本的感觉。

  黑龙江肇东市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得到了提高,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监管部门检测到空气质量提高了,环境各种因素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需要继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可喜的成绩。生态建设是全方位的,要时刻把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这个宗旨,否则,会偏离主题。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慢慢改变,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有益人的健康。■

  [1]张媛.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和措施[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司巍之.做好城市生态绿化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12(10).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水平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部级生态园林城市和现代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广大人民追求幸福的生活目标。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一般在春、秋两个季节进行,但由于特殊需要,绿化工程有时要打破季节限制、时限要求,进行夏季施工。反季节生态园林绿化的苗木管理和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的成活率,影响着城市的景点质量与艺术效果。夏季生态园林绿化必须严把“五关”,即树种选择关、苗木购置关、土壤处理关、苗木栽植关、苗木管理关,提高苗木成活率,提升城市绿化率。 1落实规划,把好树种选择关 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管护。绿化树种首先是要符合当地园林总体规划要求,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护。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希望引进外来树种,改变原有苗木结构,认为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城市生态绿化要尽量多用当地树种,当地植物,少用或者不用外来树种和植物,减少苗木种植风险。只要是容易种活养大的苗木,就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2严格质量,把好苗木购置关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苗木易脱水等原因,给苗木种植和管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对栽植的树种和苗木也提出较高要求,苗木要选择生长良好、根须较多、没有病害的苗。栽植条件具备时,苗木根部土球要大,夏季土球直径要达到苗木胸径的12倍~14倍,用稻草绳捆扎包装苗木使土球不散。尽量使用小苗、扦插苗或大苗,这类苗木根多根系丰盛、吸水力强,有利于栽植后苗木的成活。 3因地制宜,把好土壤处理关 种植地的土壤成分关系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在选择苗木和树种时,要先对土壤进行化验,了解土质和水分情况。夏季挖坑后,土壤容易失水,在晴天条件下,要每天给树体、树坑喷水,保证土质松软透气,树坑大小适中。如果种植地的土壤存在不利于苗木生长的土壤,可以对树坑周边换土,并加入有机肥料,保证土壤肥力。 4抓住重点,把好苗木栽植关 苗木栽植前,首先是做好“三个”环节,即苗木的疏枝、起苗和运输。对确定栽植的苗木,要提前疏枝。疏枝的多少决定于树种、当地的气温和环境。温度越高,枝叶越少,温度较低,则可适当保留枝叶,一般要减掉全部枝叶的1/3~1/2,同时剪去枯枝和病虫枝,做到剪口平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留优势明显的苗木顶梢,使苗木的蒸腾作用能够保持通畅,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提高苗木成活率。适时起苗和合理运输,是苗木栽植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成活率,要在早晚两个时段进行,并在起苗之前对树冠喷1∶10的抗蒸腾剂,减少苗木水分损失。苗木在装车前,应先用草绳、麻布或草包将树干包好,长途运输时要对裸根苗木进行根部生长激素蘸浆处理。装车时要将树冠向车尾倾斜放置,在树与车辆接触的地方用柔软材料衬垫,防止树皮被磨伤。装车后及时遮阴,避免强光照射,以减少运输过程中苗木蒸腾失水。苗木在装卸车时应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科学栽植是确保成活率的关键。苗木运到栽植地后,要立即组织人员种植。栽植过程中,要把苗木在坑中扶直,并注意确定树的生长方向性,树木栽植的深浅要以根、茎交接处与地面相平为宜,回填土要捣实,并做好拦水树盘。来不及栽种的苗木,应及时做好假植、遮阴处理,向树干喷水,减少阳光暴晒。栽好的苗木要立即浇水,高大树木还要做好支撑和固定。 5科学养护,抓好苗木管理关 我们一定要克服园林绿化中重栽植轻管理的缺点,做到科学养护。浇水和遮阴是反季节苗木施工的重要管理环节。栽植后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足浇透。浇水时间要选择在早晚进行,因为中午气温高,蒸发量大,不利于苗木吸引。对低矮的苗木,可以搭建遮阴篷,或者是用大的树枝遮盖。同时,要对浇水后的树木及时扶正并踩实土地,否则根部容易受风吹干,影响苗木的成活。总之,全面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现代宜居城市已经成为人类追求的重要发展目标,成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参数。在推进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进程中,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栽植,选好绿化苗木,科学养护,开展苗木移植。对确实需要进行反季节生态园林绿化的项目,一定要认真抓好苗木管理和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坚持以建设宜居宜发展县城为统领,紧紧围绕“城郊森林化、县城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花园化”的绿化目标,坚持“见缝插绿、空地植绿、破硬还绿”的植树绿化原则,通过政府组织、全民共建、统一规划、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绿地布局和功能,以专业绿化工程带动道路绿化、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等工作,加快县城绿化提档升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县城建成区内新增绿化面积8.58万平方米;新栽行道树860株;改造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

  3、创建市级园林化单位3个;市级园林化居住区2个;星级公园(游园)2个。

  (二)新建(改造)道路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0.55万平方米,新栽行道树540株。

  (三)镇周边村庄绿化。新增绿化面积0.55万平方米,新增行道树320株。

  1、城关村绿化任务:小区内新增绿化0.2万平方米,城关村级道路两侧绿化带、行道树补植补种;

  2、东村绿化任务:小区道路两侧新增绿地面积0.15万平方米,新增行道树120株,小区院内新增绿化面积0.2万平方米;

  4、上城村绿化任务:上城村进村口东侧栽植风景树40株,上城新建小区对面空地栽植风景树60株。

  建国大酒店、和信电厂、武乡一中、县供电支公司开展市级园林化单位创建工作,力争3个单位完成创建任务。

  阳光小区、惠民小区、太行小区开展园林化居住区创建工作,力争2个居住区完成创建任务。

  (六)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化。年竣工的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率必须达到30%以上,包括南泊湾商住小区、太行西街普惠小区、滨河花苑小区、兴隆小区。

  (七)启动四个建制镇创建园林城镇试点工作。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绿化工作。洪水、蟠龙、监漳、故城四个中心镇要确定创建省级园林化城镇目标,并积极组织实施,力争完成1个园林化城镇目标。

  (八)绿地认养。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积极认养县城公共绿地,为广大县城居民认养绿地带好头,做表率。

  (一)涅河景观公园、文化休闲一条街绿化及县城街道绿化等专业绿化由县园林管理局负责。所需建设资金由县财政予以解决。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绿化方案,所需资金由单位自行解决。

  (三)园林管理局负责牵头县城绿化工作并提供技术指导,各有关企业和居民小区绿化分别由所有企业和开发公司负责,所需费用自筹解决。

  (一)加强领导。县城绿化建设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全县城区绿化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把所承担的绿化任务列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组织,做到专人负责,专项资金投入,确保绿化工作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开辟绿化专栏,及时对全县绿化进度情况、典型事例进行报道。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和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了解绿化、理解绿化、支持绿化,营造良好的绿化氛围。


标签:环境绿化

【产品推荐】